在新庄的年代

1769-1798

农民的理想和农民裴斯泰洛齐

和其他所有苏黎士爱国者圈子里的人一样, 裴斯泰洛齐也名副其实地被卢梭的返朴归真的理想所陶醉。在他看来, 市民的生活是扭曲的, 腐败的和矫揉造作的, 而农民们却单纯, 健壮, 最接近自然。这个视野跟他可以帮助乡下的穷人的迫切愿望一拍即合。于是, 二十一岁的他中断了他在大学的学业,并决定自己当农民。他开始拜伯尔尼农师约翰·鲁道夫·齐弗利(Johann Rudolf Tschiffeli)  为师, 在那儿跟他学果园和农田的种植, 新苗的栽种和培育,农作物和水果的储存, 借助施肥新方法来改良土地, 学习一切必要的经济核算以及如何跟买主和卖主打交道 – 总而言之, 全是些现代农业的基本知识。

倘若二十一岁的裴斯泰洛齐已经在谋求一桩能带来某些经济效益的具体职业, 那么, 除了时行的对农民生活的想入非非和为帮助农民树立榜样的激情以外, 还有另一个非常实实在在的原因: 即他爱上了安娜・舒尔特斯, 想娶她, 并成家立业。在当时对一个苏黎士的市民来说, 这就意味着不是跻身仕途, 就是成为企业主。裴斯泰洛齐明白, 其中的第一个可能,因他参加了苏黎士爱国者的反叛行动而告吹, 从而他指望当企业主来创造他的幸福。事实上他也终生视自己为一位实业家。

1767年九月, 裴斯泰洛齐开始在伯尔尼基尔希堡(bernisches Kirchberg)齐弗利农师那里学农, 但最终只学了半年多。在给安娜・舒尔特斯的信中多处表明, 他把他的学徒生涯理解为为大众谋福祉作准备, 用他计划中的农场来为多数人造福。旨在为他人谋福利的未来的事业牧歌般似地浮现在他的眼前。未来却表明,他的慈善事业很少有欢乐相伴随, 更多的是蒙受痛苦, 放弃和失望。

从基尔希堡返回后, 裴斯泰洛齐在离苏黎士25公里的比尔小村, 即在他今日长眠的地方, 向50多位农民买下了并不高产的牧场和耕地, 共约20公顷, 还在村外新建了房舍。即便他日后在外工作, 这个“新庄“应是他的长住地。在那里他居住和经营到1798年。1825年, 当他不得不关闭在伊佛东的教育学院后, 又搬回该处住。在裴斯泰洛齐外出期间, 新庄的经营先由1801年才31岁就去世的他唯一的儿子, 后由其遗孀的第二个丈夫, 最终由他唯一的孙子戈特里普(Gottlieb)承担。今日的新庄则是堕落青年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机构。

本着重农主义的精神, 裴斯泰洛齐想通过新的施肥法来改良土壤, 引进种植一种名叫驴食草的新的饲料和西洋茜草, 它们的根能为纺织工业提供红色颜料。这个项目的的资金一靠他过世的父亲的土地, 二靠他舅舅的贷款,最后又靠苏黎士的跟他的妻子有远亲关系的某家银行预支。

一开始就困难重重,这些困难最终使裴斯泰洛齐的举措毁于一旦。其实这种不幸发端于裴斯泰洛齐把事情托付给了比尔村的小店和肉舖的老板亨利希・迈尔基(Heinrich Märki), 一位不知廉耻和臭名昭著的货物投机商, 一个唯利是图的人。此外, 这位年轻人在创业之际,没有父亲为他撑腰,他的生父早已去世。善于交际和经商的安娜的娘家也置之不顾。需要指出的是,对自己拟定的计划, 裴斯泰洛齐从不让人咨询一下。而安娜也没有学会勤俭持家的本领。同邻里的关系也根本不符合裴斯泰洛齐在一封给他的未婚妻信中所梦想的理想。, 在新庄的日子绝不是„无法言传的迷人“,因为他的邻居对他充满了狐疑,不信任,想方设法为他设置障碍。

日后表明, 这片土壤真的不适合种植西洋茜草, 1771年和1772年这两年的欠收使整个欧洲陷于饥荒, 也摧毁了在新庄原本还能生长的一切。裴斯泰洛齐尝试用饲养业来挽救, 却完全缺少这方面的知识。 债台高筑, 1774年这位年轻的农民频于财政崩溃的边缘。他拍卖牲口, 出租他的大部分土地给别的农民, 尽管如此, 仍欠债累累。这些债务由安娜的娘家偿还, 这就使他很不讨大舅子小舅子的喜欢。